绿色发展
方向三绿色发展
12月,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议》,绿色化成为工业生产的一大内容。其实,在《中国制造2025》中,就已经提出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到 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5 年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9%。并提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 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2015年,工信部除印发《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外,还对多个行业先后出台或修订“规范条件”,对相关行业的清洁生产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比如作为新能源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中就要求单体企业应具有电极制备、电芯装配、化成等工艺过程的生产设备设施,生产 车间内配备必要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检测和控制设施。系统企业应具有适合批量生产的动力蓄电池系统装配流水线和规范化的工艺流程。
工业清洁生产改造虽然早已实施,但随着新形势下新要求的提出,相关行业的清洁生产改造依然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如“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下,就存在4千亿的设备需求。
绿色生产还将推动绿色生产模式的发展,比如3D打印。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2015-2016年)》,为3D打印提供政策支持。3D打印既是一种产业,同时是一种生产技术,这种生产模式本身就具有绿色生产的特点。制造业绿色发 展概念的提出,将对制造业清洁生产等形成强力推进作用,同时也将形成生产设备、环境监测、排污处理等产品和服务大市场。
方向四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看起来有些怪异,但却是制造业发展必然趋势,而且当前制造业流行的所谓的“自动化改造方案”等等各种方案,以及一些企业所冠名的“服务供应商”,本身就具有服务化的成分。应该说,以产品服务客户早已过时,未来的客户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服务方案。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制造业服务化
比如“机器换人”,难在中小企业的破局,首先,机器换人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难以承担,其次,机器人生产操作相对这些企业的工人来说过于复杂,会 形成阻力,最后,还有失业率的考量。如果在实行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能够提供一整套改造方案,实行风险共担,形成一条龙服务,就很可能得到中小企业的支持。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就看谁能破局。
再比如产业联盟,在一个良好的业态中,产业联盟将集成成员的各种能力,形成可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可为相关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方案,在服务制造业的同时,也服务内部成员。
未来,制造业服务化还不止在生产改造中,比如面向消费者,3D打印所形成的定制生产就是一种服务化的生产模式。而“互联网+”形成的“智能化”工业互联终端,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最便捷的订单服务。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看似可分成这四个大的方向来陈述,但其实,这几个方向之内各部分内容是交叉融合的,它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到达一定发展阶段后所必然呈 现的特点。当前的分析只是为了让制造业明白,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只有符合这个趋势特点的生产制造活动,包括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席 之地。